深耕阅读路,书香浸师心——记叶云祥高中生物名师工作室“共读一本书”活动

作者:云和中学 叶媛 时间:2023-12-07 点击数:

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,书可以;眼睛看不到的地方,书可以。阅读,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,也是教师“最长远的备课”。12月6日下午,叶云祥高中生物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云和中学,开展“深耕阅读路,书香浸师心”共读一本书分享交流活动。

行是知之始,知是行之成

本学期,工作室以作业为抓手,通过阅读和课堂实践双管齐下。通过阅读专业书籍,更深入认识作业研究的重要性。作业问题的研究不仅关系着课程改革的成败,而且关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成长,乃至整个民族未来的希望。

拯救孩子对学习的热爱——读《家庭作业的迷思》

本次阅读分享会聚焦作者艾尔菲·科恩所著《家庭作业的迷思》。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籍呢?

《家庭作业的迷思》一书中作者系统审视了人们对家庭作业的通常辩解,比如提升成绩、巩固知识、训练学习技巧和责任感等,并明确指出:没有任何一项上述假设实际上通过了研究、逻辑及经验的检测。

本书的分析一针见血地揭示了由于我们对孩子的不信任、对学习的一系列误解及对竞争力错误的关注,不仅使我们的孩子拥有越来越少的自由时间,而且使我们的家庭有了越来越多的矛盾。科恩告诉我们,应该反思孩子在学校及放学后的时间安排,以拯救我们的家庭及孩子对学习的热爱。

阅读解惑悟道,倾情分享增智

立足课堂实践,带着目的去阅读,带着困惑去阅读,带着分享去阅读。工作室的每位成员分享了自己的感想。

吴星昊老师:

作为家长,要以家庭氛围优先、孩子内在想法优先、真正意义的学习优先。给孩子以安全感,保持其好奇心,给孩子选择和决策的权利,努力做到:努力方向:不放任、不焦虑、不比较。作为教师,给学生以留白的教育,正如卢梭所说:“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,要浪费时间。”

陈儒文老师:

作业的布置需要我们教师提前准备和筛选,先筛选出适合当前学生学情的题型,再依据难度梯度设计题目顺序,有利于学生逐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。

叶媛老师:

越往后看这本书,我们就越会发现,作者真正反对的其实应该是:超量的和低质量的家庭作业。用超量的家庭作业,磨灭掉孩子的学习兴趣的确是得不偿失的。丢失掉主动学习的意愿,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,再去进行的练习,只是机械的重复。

黄佳莲老师:

看完《家庭作业的迷思》让我重新思考了高中生物家庭作业可以如何改变,想要为教育留白,是不是也可以围绕生物学科核心素养,让学生与生活建立联系,观察生活,如设计家庭实验作业、推荐生物学相关书籍等活泼多元的作业。

秦泽余老师:

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家庭作业布置是需要分层设计 并且应该尽量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。

邵佩佩老师:

这本书让我对自己布置作业产生了思考。不布置作业不太现实,可以分层布置作业,让学生充分合理利用时间,不能为了抢时间而布置大量低效的作业。

叶云祥老师也分享了他的读书感悟:

作业对考查记忆性知识是正相关的,提高成绩是有效果的。对平时考试甚至高考是有作用的。但临时复习对高考是基本无效的,尤其是语文临时复习是无效的。一个知识点强化需要三次以上巩固,熟能生巧。原因是平时考试主要考查的记忆为主,理解的知识也需要记忆为前提的。

但社会现状是用2倍以上时间学习,成绩提高2%,家长学生教师也会去做,无奈之举。大学教授和专家所说的没有升学压力,不用考虑就业,都是从长远分析思考,讲的是大教育。发达国家和多数专家,就业压力低,社会福利好,分流后差异不显著,发挥学生特长。而中国一线教师,家长学生高考压力大,就业压力大。所以思考问题角度不同,观点也就不同。

最后,叶老师对成员们的读书分享进行点评,并鼓舞大家要多阅读,用理论来指导实践,在教育教学实践中,从学生出发,从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出发,从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出发,创造性的开展作业设计。

冬之美,在于积累与勃发;教之美,在于钻研与提升。工作室成员们将在叶云祥老师的带领下,将阅读所得内化于心,并应用于课堂实践,呈现于课堂教学。

  • 附件【2.jpg】已下载
  • 附件【1.jpg】已下载

版权所有©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& 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 & 浙江外国语学院  在线投稿

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99号浙江外国语学院 备案/许可证编号:浙ICP备08008279号-2

邮编:310023 电话:0571-88218212 传真:0571-88218212 Email:zjssgxzx@163.com